Search

【教孩子分享的第一步,就是不強迫孩子分享】
#透過5點培養孩子分享的能力
  • Share this:

【教孩子分享的第一步,就是不強迫孩子分享】
#透過5點培養孩子分享的能力

我們家兩個孩子算是蠻願意與人分享的,
不管是自己的玩具或點心,
但,我從來沒特別教他們要分享這件事,
因為我很清楚知道 #人要先能滿足自己才有辦法分享

試著想想,今天當你很餓很餓時,
得到了一份你愛吃的美味餐點,
當你正準備咬下第一口時,旁邊的人說:
「分我吃一口,要會分享啊!不要這麼小氣!」
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?
#應該會有點不爽 #如果是吃貨的話則是很不爽

人的發展階段,
一定是先自己開始,才與他人連結,
一定是先發展自我,才會發展他我,
一定是先享受擁有,才有辦法分享。

在孩子眼中,玩具和食物就好比家當和財產,
成人都無法輕易拿出來與人分享,何況是孩子?

分享是一種社會性行為,
當我們能先理解兒童的發展,
再來引導孩子邁向社會化的過程,
關於這部份我們家的作法如下:

1. 建立物權概念
「這個東西是誰的?」
今天孩子想拿我們的東西,例如:手機或鑰匙,
我們會引導孩子說:「請借我。」(由成人示範)
讓孩子明白他人的物品要用借的,
包括父母的東西也是。
同時店裡的商品是老闆的,
所以不能隨意拿走,需要付錢才能買回家,
帶著孩子慢慢熟悉物品所有權的概念。

2. 允許孩子擁有私人物品
在我們家有分公玩具以及私玩具,
在日常或是節日中署名給孩子的禮物,
以及孩子用自己零用錢買的東西都屬於私人物品。
同時準備專屬於孩子的玩具箱或櫃子,
孩子的私人物品、玩具都可以放在裡面,
自己保管,也自己決定要不要分享。

3. 可以一起玩的再拿出來
有時遇到孩子帶玩具出門,
或是其他小朋友來家中時,
孩子不願分享玩具的情況。
我們會事先告知並詢問,「哪些玩具可以一起玩?」
不願意分享的就收進玩具箱中,
可以分享的再拿出來或帶出門,
尊重孩子有選擇權與決定權。

4. 手足最好一人一份
如果父母不想一直面對手足間搶來搶去的戲碼,
最好的做法就是一人一份,
就算是要一起喝一碗湯、一杯飲料、一份點心,
我們也會用兩個碗、兩個杯子、兩個盤子分成兩份。
當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適合分成兩份,
「一起用」需要練習以及父母的引導,
也可以參考這篇「一起喝一杯飲料」的分享
👉https://reurl.cc/kdzv5x

5. 以身教示範分享與社交禮儀
私人物品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分享,
但也會遇到公有物品孩子霸著不願讓步的情況,
這時成人可以示範正確的話語,
「請問你還要玩多久呢?也有其他人想玩,再5分鐘好嗎?」
與孩子確認時間,同時搭配手機的計時功能,
告訴孩子時間到鬧鐘響就需要換人囉!
(通常練習幾次孩子就會主動告訴你他還要多久的時間)
當然也可以用數數、唱歌等其他方式取代,
目的是尊重孩子享有獨玩的需求,
同時親身示範等待、輪流等社交行為。
如果你希望孩子在人際社交上,
是用話語溝通而非用拳頭,
就請給予孩子大量以及正確的話語,
並帶著孩子多練習。
(示範與引導孩子說,而非由成人代勞)

延續前面的例子,
或許我吃了一半,覺得滿足,我會願意分享,
也可能吃一半還是不滿足想吃完,
這都是我可以自己決定的。
#分享是個人的事 #自己的東西自己決定要不要分享

越強迫分享,孩子抓得越緊,
越是匱乏的孩子越無法分享,
越是滿足的孩子越容易分享,
你同意嗎?

💡補充:這裡說的匱乏和滿足不完全是指物質上(當然物質環境多少也會影響),而是在心理上不停被剝奪、被強迫要給予分享,心中不停產生匱乏的感覺,在這樣的情況下,「分享」淪為一種表面以及討好的行為,而非發自內心的顧及他人,當強制分享的外力消失,分享的行為也就隨之消失,又或者孩子透過分享而想得到他人的肯定(尋求關注),這兩種情況孩子所在乎的其實只有他自己,如同日本心理學大師加藤諦三所說的「自戀者」,這樣很難培養出具有社會情懷的孩子。

❤️最愛大自然,石頭、泥土、樹葉、樹枝都不用搶,人人都能享用,在自然中我們是豐盛的,也感謝自然與我們分享這些寶貝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合作邀約請洽 超級媽咪SuperMami 經紀 Bonnie Chuang Tel:02-7729-4028*368 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 內容媒體授權請洽 內容經營經紀 Alfred 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
嗨,我是口羊太太 陪你一起療育兒 :) 我的副業: 北美與台灣阿德勒協會認證 親師諮詢師暨親子生活教練 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家長講師 我的本業: 家庭CEO 兩個孩子的媽
View all posts